弘道之行,誠兼泳育

攝氏37度的艷陽注視著花蓮的每寸土地,游泳池內26度的水溫說不上冷,倒也靜靜地包覆著選手們內心對於比賽的渴望與盼求。每個人的眼裡都發著光,艷陽也遮蓋不住的光。 「…大會公佈成績:國女組400公尺混合式(以下稱400混)決賽,第一名弘道國中林家嫻…」林家嫻在111學年度花蓮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下稱全中運)共奪下三面個人賽事金牌,而弘道國中游泳隊也靠著整體優異的實力、曾昱誠教練的細心指導和林筠潔物理治療師的隨隊照護之下得到國女組游泳團體總錦標冠軍。

訪問結束後教練、選手以及物理治療師於休息室內合影。左起:曾昱誠教練、許幼姍、林家嫻、趙婕涵、楊庭宜、黃筠倢、林筠潔物理治療師。

時間是晚上9:00,賽後的選手休息室只剩下曾昱誠教練和幾位國女組的選手在吃晚餐,林筠潔物理治療師正在幫忙調整恢復林家嫻賽後的身體狀況。建中攝影CKPC有幸訪問林家嫻選手與曾昱誠教練,並紀錄本次比賽時的點點滴滴。


作為游泳界的未來新星,林家嫻本次全中運的亮眼表現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漫天的採訪與報導成為了林家嫻這次全中運額外的例行活動。「以前比較沒有這麼多訪問。」林家嫻邊接受賽後的物理治療邊和我們分享。「這幾天的確比較多訪問,所以也還在學習怎麼面對。」不改平時的謙遜,成熟的談吐帶著一些青澀,這是我們所觀察到的林家嫻。

林家嫻選手一邊進行賽後放鬆,一邊接受建中攝影CKPC的採訪。

林家嫻從四歲便開始接觸游泳,一開始只是幼稚園課後的社團活動,游著游著變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小時候也不會很怕水或是排斥游泳,游泳時也樂在其中,最後越游越有興趣,自己也願意繼續在游泳上努力,家人也支持,就游到現在了。」對林家嫻來說,游泳的樂趣不單是看著自己的進步,隊友間的陪伴更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有時候練習真的滿辛苦的。」林家嫻說道,林筠潔物理治療師在一旁調整林家嫻的腿部肌肉。「但隊友的陪伴能夠減輕練習的枯燥,這種『團隊』的感覺也給我很大的支持,不會讓我有種孤軍奮戰的。」採訪的同時,儘管已經比了一整天的賽,林家嫻的隊友們,如許幼姍、趙婕涵、楊庭宜和黃筠倢,也仍待在休息室內吃晚餐,和林筠潔物理治療師與曾昱誠教練三兩成群著聊天。


儘管游泳多為個人賽事,相較於排球、籃球與橄欖球等團體運動,較不吃重團隊的默契養成,團隊的氣氛依舊對於選手的訓練與表現有著相當的影響。俗話說「眾志成城」,當全隊沆瀣一氣、對於進步有著強大的渴求與信心時,可能會有出乎意料的影響。也因此,除了選手的培訓外,團隊氣氛的調和與培養也是教練的要務其一。「畢竟我們的選手都還是國中生,對待他們的方法一定不可能和當時我在建中時相同,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曾昱誠教練提到,由於建中泳隊的性別單一,每個人的配合與羈絆較強,加上高中生比起國中生仍較為成熟,「如果是跟全隊比較有關的事情,像是可能學長熬夜打網咖影響到練習,這種氛圍渲染開後,老師可能就會全隊一起訓話。」但弘道國中游泳隊的成員男女都有,「男生通常比較容易和男生玩在一起,女生也通常跟女生比較好,而且國中生與異性間的互動可能比較不直接一點,所以就比較不適合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因此我們就會採取偏向個案處理、一對一溝通的方式,也需要花多一點的心思在每個選手上。」也因為國中生仍不如高中生來得獨立,和家庭的連結與依賴性也比較高,而且每個選手皆來自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些孩子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家長比較不容易放手。所以我們會跟家長有比較多的溝通,和他們說明孩子的情況,當然也會私底下找孩子們來聊天,了解每個人的狀況。」而每週固定的聚會、餐敘等常見的團隊默契培養措施,也因為每個家庭和選手的規劃不同而不容易進行。「所以我們更聚焦在校園內的活動和關懷。」而在青澀的舞勺與豆蔻年華,學生容易將認同與自我價值建立在同儕之上,同儕之間的相互比較成為了無可避免之勢。「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有某個同學沒有來練習,有些學生可能就會覺得他(沒來的同學)比較混、想摸魚,我(有來的同學)比較認真。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會去導正孩子們的想法,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和規劃的權力;別人沒有來訓練不會影響到你,而你有來訓練也不會影響到他,彼此要互相尊重。」對曾昱誠教練來說,他並不樂見同學們之間過度計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是他帶隊的核心思維,也因此曾教練比起成績,重視學生的心態養成,「當然平常也會講一些鼓勵、正向的話來激勵學生,提振團隊的士氣。」弘道國中游泳隊在曾昱誠教練的口傳心授之下,團隊氣氛和樂積極,選手們也樂於追求成長,這是弘道國中游泳隊在曾昱誠教練加入後能快速成長並取得佳績的要點之一。

弘道國中游泳隊全隊合影。影像提供:曾昱誠教練

運動賽事通常對於參賽隊伍的隨隊職員員額都有明確的規範,而全中運也不例外,隊伍的選手和隨隊職員的人數須符合一定的比例。由於今年弘道國中游泳隊參與全中運的選手較多,有額外的隨隊職員名額,曾昱誠教練在考量選手的賽程之後,聘請了先前曾任北一女中攝影社社長的林筠潔物理治療師作為隨隊物理治療師。非體育選手可能不清楚選手與教練外的職員在賽期間的工作,然而選手在比賽時得以發揮、甚至超越練習時的實力,平時練習的體能訓練師與物理治療師、賽期時的運動醫學與運動防護員,甚至是專門培養運動員心態的心理諮商師,從賽前的傷害預防、不幸受傷時的及時治療,或是到賽後的疲勞恢復,彼此都是選手的重要夥伴,也在整個運動團隊中皆扮演著要角。「像這次筠潔老師在賽期就負責選手賽前的熱身、賽後的拉筋與放鬆,以及平時的紅繩肌力訓練。」儘管選手在下水前後都得進行熱身和恢復,但訓練期與賽期時兩者所強調的目標和強度可謂大不相同。「在訓練期,選手主要以教練規劃的訓練為主,時間和運動量較大。像當初我去弘道國中看選手們訓練時,他們的熱身就做比較多動態伸展,這個是非常OK的;但在比賽時選手需要在短時間內有足夠的爆發力,因此我們需要更充裕的熱身來喚醒並啟動選手的肌肉,可能核心啟動需要再做多一些些,然後身體的伸展也需要做得更充足。」林筠潔物理治療師在接受建中攝影CKPC採訪時向我們解釋道。「我們整個團隊都有一致的想法:物理治療師的存在是為了讓選手好好發揮出平時訓練的成果。」因此林筠潔物理治療師與其所屬的物理治療團隊透過自身經驗與專業,研究出一套針對游泳選手運動型態的熱身方式,針對游泳需要的肢體動作與肌群去做伸展,企求讓選手們的身體狀況發揮完全,得以心無旁騖地投入比賽當中。

林筠潔物理治療師替選手們熱身與放鬆。影像提供:曾昱誠教練。

和替普通民眾物理治療相比,由於選手們平時的訓練跟比賽都得持續進行,因此在療程的選擇與施作上都需要更有效率與縝密的規劃,「我們也不可能要選手完全休息一段時間,可能兩週沒有練習對選手的影響就非常大。」此外,由於每位運動員都有不同的賽程規劃,也因此治療便需要根據賽程性質的不同,在訓練期、比賽期做不同的處置,「這些細節都是需要從訓練期就開始規劃。」由於本次全中運是林筠潔物理治療師第一次全程負責隨隊任務,因此在事前的準備與溝通,以及和團隊前輩的討論上,林筠潔物理治療師下了非常多的功夫。「像前年的全中運也因故延期到暑假,當時有參與的學長姐們都有提及暑假會很熱,有非常多的選手熱經孿。因此這次他們就有事先提醒我要多注意選手們水份的攝取、當天的水溫和氣溫,以及熱身的環境等等。」由於這次選手們的熱身主要在有冷氣的休息室進行,但位處室外的檢錄處和賽前的等待區域是非常熱的,「熱身的拿捏會相對不容易,不能讓選手們過熱,但也不能過冷,這是要一直和選手與教練溝通、討論及調整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治療都能由物理治療師一手包辦,「第一天我在替一位選手伸展與放鬆時,就能明顯感受到他非常緊張,甚至全身在發抖;當我替他熱完身時,(曾昱誠)教練就坐在他(選手)旁邊教他怎麼放鬆,協助他舒緩賽前的緊張,我覺得這是非常溫暖的一件事,也能看到教練和選手間的感情非常好。」林筠潔物理治療師接著補充道,「心理的狀態其實會大大地影響到身體的狀態,尤其我們在替選手放鬆時都能直接地感受到選手的身體狀況,如果選手們很緊張的話身體和肌肉是會非常僵硬,所以我覺得我們(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就是選手團隊內的潤滑油,讓選手能夠好好發揮自己平時訓練的結果。在賽程後期和選手比較熟後,我也會嘗試和他們說說話,鼓勵他們,幫助他們能更放鬆。」對於這次的隨隊治療,林筠潔物理治療師謙虛地說自己「不求有功,只求無過。」「這次家嫻和整個團隊能有這麼好的成績,都是選手們平時努力的訓練和教練的功勞!」然而林筠潔物理治療師的隨隊協助不論係對運動員或是對教練的幫助皆有目共睹,「由筠潔老師負責熱身的規劃,不論是熱身的程度或是選手的專注度都會更高,而我也可以專注在其他任務上。」曾昱誠教練如此稱讚道。

林筠潔物理治療師與弘道國中選手們於泳池畔合影。影像提供:曾昱誠教練

然而再怎麼練習,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對於林家嫻而言這也是需要面臨的挑戰。除了游泳外,充足的休息、學業的複習和人際關係也是身為國中生的林家嫻需要在意的事情。「在游泳以外還要兼顧學業,所以晚上游完泳後還要複習課業真的非常累。」要能兼顧兩者需要非常堅定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質,曾昱誠教練也從旁佐證此事:「家嫻平常沒在訓練時就是在唸書,他是真的想把事情做好。」弘道游泳隊非賽期的訓練從每天上課前一個半小時的晨訓開始,訓練菜單因人而異,「有時候會先做幾組體能訓練再下水。」但為了不讓訓練影響其他課程,通常強度不會很高,「只是讓我們早上仍然有做一些訓練。」對體育班來說,每週一、三、五的下午兩點就會開始訓練,而二、四則是下午四點後開始。相較於上午,下午的訓練強度比較高,曾昱誠教練也會依照每個人的情況去安排訓練。「像我主要是練混合式,但有時候會分開練不同式,然後看情況游長短距離。跟其他人比起來,我的訓練量應該算比較多,因為游400混比較需要體力。」混合式項目比起如蝶式、仰式等單式項目更講求身體與肌肉的協調,對四式之間的熟稔度要平均,但在各式切換時又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肌群。「混合式還有一個特點是要把四式串連起來,所以對選手的轉換能力也是一個大考驗。有些人可能游單一項目游得很快,但組合起來可能就沒有把他的優勢銜接起來。」曾昱誠教練在一旁補充道。林家嫻在吉林國小時游泳四式(蝶式、仰式、蛙式、自由式)都有練習,優異的水感、協調性和耐力是她得以面對更高強度的訓練,也是她能夠在混合式項目大顯身手的原因之一。上了國中後曾昱誠教練也曾讓她嘗試看看發展其他項目,「我們會讓每個選手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再從中發展選手在全國、甚至國際賽場上比較有優勢的項目。」最終在林家嫻和曾昱誠教練的討論與配合下林家嫻仍決定以混合式作為自己的主要專攻項目。

林家嫻選手的比賽身影。

原訂在四月舉行的全中運因疫情延遲至七月舉行,對於國三選手,如同前幾天CKPC採訪的另一位國三選手臺南市金城國中李姵萱所表示的一樣,延期後與會考時辰錯開的賽程,對國三選手(也是國中組的主力)而言,分開準備大考與大賽,更能心無旁騖把事情做好。對林家嫻而言,儘管毋需同時面對會考的壓力,她仍在賽期前自主加強訓練,把身體調整成備戰狀態。「平常的訓練一直都是滿扎實的,比較不同的是賽前我們週六會去游和比賽一樣的50公尺水道;因為這次比賽在戶外,所以我在週日也會去戶外泳池練習,提前適應在戶外比賽的感覺。」而對於選手的訓練內容,曾昱誠教練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與堅持。曾昱誠教練先前也是台灣的游泳國手,而當身份從選手轉為教練時,思考和看待訓練的方式自然有所不同。「我主要在意的是時間的規劃和管理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最大、最好效率的訓練。所以我們的訓練時間都是固定的,不管課程有沒有練完,時間一到就結束。畢竟對國中生而言,課業壓力也是非常繁重,他們也有自己的班際關係要經營,再加上有些孩子住比較遠,通勤時間也長。我不希望游泳對他們來說成為負擔,所以我沒有安排很長的訓練,反而追求的是希望學生能在訓練時保持高專注度。」每位選手需要的訓練量與安排也不盡相同,曾昱誠教練也會依照每個選手的需求去安排課表和訓練量,「每個選手的水感和肌耐力都不同,也不見得所有選手都適合大量的訓練,所以我們還是會和每個選手溝通,調適出最合適的訓練項目,像是以目前家嫻的狀況來看,我就會安排她和男生一起訓練。」弘道國中游泳隊一個年級約有八位學生,而在曾昱誠教練加入前游泳隊比較偏向社團性質,是這兩年才新增游泳隊至體育班內,也因此這幾年要面對舊制與新制的融合,對教練和學生都很新庫:對曾昱誠教練而言,要兼顧普通班的學生和體育班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訓練和安排;而對體育班的學生,則是要在草創環境下自己摸索。雙方都有自己要面臨的挑戰,但這種挑戰也激發出弘道國中游泳隊的潛力,在今年奪下國女組游泳大會總錦標。

弘道國中游泳隊在國女組游泳4×100公尺混合式接力決賽勇奪金牌

每天刻苦的訓練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成績,而林家嫻也只是謙虛地說「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然而林家嫻也坦誠在賽前其實也會擔心沒有游出好成績,無法達成自己的期望,「在比賽前一週其實沒有睡得很好。」但在第一場全中運賽事結束後,對比賽的害怕降低,「也比較放鬆一些,不會擔心那麼多東西。」而對比賽的不畏懼,也讓林家嫻在本次全中運屢奪佳績,並在各個項目游出自己的個人最佳成績。對此,曾昱誠教練係如此評價林家嫻:「她是心理素質很強的一位選手,去年全運會的初登場對上比他年紀還長的學姊時也沒有怯場,很勇於挑戰較勁;目標和眼光都放很遠,不論在游泳訓練還是學業上都付出很大的心力,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我們也是盡可能地協助她。」不只是自己的勤奮訓練,林家嫻也在訪問時感謝家人與隊友的陪伴與支持,她也透露了當初國中選擇弘道國中的原因:「在之前就有聽說過曾(昱誠)教練非常好,因此希望能夠在國中時讓曾教練指導。在平常訓練時曾教練很照顧我們,也很在意我們的想法,會和我們討論訓練的細節和感受。」而弘道國中游泳隊的好氣氛也讓她在訓練之餘有一群一起前進的夥伴。「整個游泳隊的大家都很認真訓練,氣氛和樂融融,大家也很正向,都希望彼此能夠越來越好。」

林家嫻選手和曾昱誠教練齊心協力一同向前。

說起台灣學生的游泳環境,曾昱誠教練以金字塔作為比喻:「在台北市的國小很多在練游泳的小朋友,但到國中能繼續練的人可能只剩一半,甚至更少;而國中的生態又有分體育班跟普通班。」除了學校名額的遞減外,「大部分的家長也會擔心,希望孩子可以游泳與學業雙兼顧,但說真的要同時兼顧兩者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得下很多功夫。」為了在訓練與學業、學生與家長之間取得平衡,弘道國中的專長訓練課節數比較少,一週只有五節,對正課的影響會比較少,「對學生而言會比較像一半是體育班作息,一半是普通班作息。」而體育班其他科目的老師也會體諒學生平時訓練的辛勞,不會過度要求學生的課業。林家嫻說像他們這屆體育班的導師就是歷史科的老師,「老師都會配合我們的訓練時間,也不會把我們的課業逼得很緊,會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好好發展。」目前選手若想要在高中繼續游泳,國中升高中的管道多以獨招為主,學校的體育班或重點運動項目(即為普通班)開缺,學生再去報考,因此對於選手來說,有全中運的經驗和實力對他們的升學幫助很大。

選手們若能在全中運中展露實力,對於他們的升學和未來的游泳發展幫助很大。影像提供:曾昱誠教練

本次全中運弘道國中游泳隊表現出色,對學生、家長與教練間都是相當大的鼓舞。曾昱誠教練也很滿意這次弘道國中選手們的表現,但並不是因為成績出色而感到喜悅,而是學生們在這段過程中所經歷的成長。「孩子們從賽前很努力地訓練與付出,就能看得出他們對於這場賽事的重視。有重視、有付出,也自然地會反映在結果上。當然有好名次也是不錯,但我更希望孩子能從中學習,並且突破自我。」此外,並不是每個選手在之前都有全中運這種大型賽事的比賽經驗,更多的是初登場的選手,「即使沒有突破自我,在面對這種從未見過的壓力時有沒有學習去克服,這是我更看重的事情。」相較於國女組的大會總錦標,在台北市高強度的競爭之下弘道國中的男子組並沒有獲得相對出色的成績,「但我認為,只要獲得參賽的門票,對學生來說就是很大的肯定。就算今年沒有很大的突破,後面幾年再慢慢努力就好了。」曾昱誠教練如此說著,而曾昱誠教練也希望能夠讓弘道國中在未來能夠成為學生和家長嚮往的學校,「能夠讓家長願意將孩子託付給我們,讓孩子們有全面的栽培,在訓練的過程中有進步,這樣就很好了。」

曾昱誠教練接受建中攝影CKPC採訪。

在訪問的最後,我們分別請林家嫻和曾教練給自己和想繼續游泳的選手們一段話。林家嫻分享道:「不論訓練有多辛苦,都要堅持下去,只要有好好訓練,一定能夠在比賽中有好成績。」而曾昱誠教練感性地表示,自己即使帶隊參加全中運,心裡仍然繫著未能參賽的學生。「我不太會用成績去區分學生,只要學生願意努力,我相信一定會有相對應的資源能幫助你。每個人的起點其實都不一樣,沒有必要一定要走相同的路,也不用一直和他人比較。只要能夠在訓練中找到自己想要做什麼,能夠走自己的路,我就很開心了。」


採訪結束後,弘道國中的選手們、曾昱誠教練與林筠潔物理治療師有說有笑地離開游泳池。不因年齡、性別、得名與否,真摯地對待彼此,溫柔地擁抱他人,大家都走有自信地走在自己的道上。晚上九點半的夏天依舊炙熱,儘管夜幕接管了大地,但眼睛裡的光是不會黯淡的。「大道之行,講信修睦。」我想弘道國中游泳隊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大道」,更以兼容游泳和德性的「弘道」處事。游泳隊的眾人因為游泳聚再一起,也因為游泳捕捉到了些許人生的意義。期許每位選手都能在未來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林家嫻:現弘道國中游泳隊二年級選手,111年度全中運國女400公尺混合式金牌、國女200公尺混合式金牌、國女200公尺仰式金牌、國女400公尺自由式接力銀牌、國女800公尺自由式接力銀牌、國女400公尺混合式接力金牌。
曾昱誠教練:現弘道國中游泳隊教練,2011世界盃短水道游泳賽銀牌。